English| 旧版回顾| 电子邮件| 维护邮箱   中国政府网
热词:
 
当前位置:新闻动态 > 地质调查
核工业二○八大队科技创新助推找矿突破
2016-12-23 | 作者: 于德福 | 来源: 中国国土资源报 | 【 】【打印】【关闭

  12月初,尽管天气预报预计未来半个月的最高气温只有零下2摄氏度左右,但刚在内蒙古包头市核工业二○八大队队部基地汇报完二连盆地铀矿勘查工作的杨建新、康世虎、吕永华等人,仍在作着返回野外工作的准备。因为最近送回来的一批样品,这几天就会出检测结果,他们打算在春节前拿着这批测试数据再到野外踏勘一遍,对有矿化显示的采样点再进行一次全面的现场检查剖析。

  时至隆冬仍放不下野外现场,是因为二连盆地近几年找铀取得了重大突破。除已发现1个大型、1个中型铀矿产地外,二连盆地还发现了内蒙古至今最富的砂岩型铀工业矿孔,最高平米铀量超过工业开采标准近70倍,落实了平均平米铀量超过工业标准10倍的富矿段。在面积仅5平方千米的范围里,这个特富铀矿床的规模已经达到了大型规模。而这个面积,还不到他们预测的成矿远景区总面积的千分之五。

  队长邹吉斌说:“新世纪以来,在中国核工业地质局的统一部署下,我们先后在鄂尔多斯、巴音戈壁和二连三大盆地落实1个超大型、4个特大型、4个大型、3个中型砂岩型铀矿和一系列矿产地,找出的铀资源相当于同期全国新增量的一半。”

  这显然不是所有的地质队都能达到的高度。那么,核工业二○八大队是如何做到的呢?

  “靠科技创新。”大队总工程师彭云彪说,“创新中既紧跟国际前沿但绝不盲从,在引进、消化、吸收中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砂岩型铀矿勘查理论,是二○八大队在北方三大盆地相继取得突破的关键。”

  在彭云彪的介绍中,核工业二○八大队用科技创新助推找矿突破的画卷也逐一展现。

  1983年,核工业二○八大队从陕西搬到内蒙古包头市,在内蒙古开展铀矿找矿工作。上世纪,随着前苏联和美国大批砂岩型铀矿床的发现和地浸开采技术的成功,砂岩型铀矿床也成为了我国铀矿找矿的重点类型。在中国核工业地质局的部署下,二○八大队的近千名职工分头走入了三大盆地的荒漠、戈壁和草原。但令人遗憾的是,水铀成矿理论和层间氧化带成矿模式,在中国出现了严重的“水土不服”,一直到世纪更替完成,他们的艰苦探索仍未取得突破性进展。

  同样的水铀成矿理论和成矿模式,利用它国外能找到矿,为什么我们就不行?带着这一疑问,二○八大队的技术人员决定从基础做起:首先在鄂尔多斯盆地广泛收集水文、煤炭、石油等钻孔资料的基础上,开展了地质、物探和水文地质等系列编图及预测研究,终于找到了问题的症结所在。原来,鄂尔多斯盆地砂岩型铀成矿作用的构造背景和岩石地球化学条件与国内外已有的砂岩铀矿床截然不同,具有很强的特殊性和“地方性”特色,国内外已有的铀矿成矿模式根本不适用于鄂尔多斯盆地构造。于是,他们在2000年创新提出了新的找矿标志和建立了古层间氧化带型铀矿模式。

  在已有理论上进行再创新,收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2001年,核工业二○八大队在鄂尔多斯盆地皂火豪地区率先取得突破,至2004年完成详查后,中国也诞生了第一个特大型砂岩型铀矿。

  根据这一创新理论,鄂尔多斯盆地砂岩型铀矿的找矿突破也纷至沓来,3个特大型和一系列矿产地先后被发现,鄂尔多斯也迅速成长为我国最大的铀资源基地,其中,纳岭沟特大型砂岩型铀矿床已取得了地浸采铀实验的成功,将建成千吨级地浸铀矿山。

  “该项目研究成果总体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和国际先进水平,部分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在砂岩型铀矿找矿研究史上应属首例。”在2004年12月10日的成果鉴定会上,赵鹏大、陈毓川等院士给出了以上评价。凭借科技创新,这一研究成果也戴上了2007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的桂冠。

  “二连盆地有着与鄂尔多斯类似的探索经历。”彭云彪说,1990年进入二连盆地后,他们先后以国际上层间氧化带型和古河道型砂岩铀成矿理论为指导,积极开展了砂岩型铀矿找矿的探索,但在盆地从南到北累计转战几千千米,钻探工作量近30万米,也未取得砂岩型铀矿床的找矿突破。于是,他们再次按照从基础研究做起、从编制系列图件做起的路线开始了自主创新,并提出了潜水转层间古河谷砂岩型铀矿成矿理论,使二连盆地迅速向人们展示了自己巨大的找矿前景:当年即找到1个大型和1个中型铀矿,2014年再次发现1个大型铀矿,2015年又发现特富铀矿,目前控制的铀资源量至2016年达到大型规模。其中,巴彦乌拉大型砂岩铀矿床取得了地浸实验的成功,将建成又一座地浸铀矿山。

  15年,靠科技创新形成了古层间氧化带型、古河谷型两大砂岩铀矿理论,在丰富砂岩型铀矿理论的同时,还逐步建成了适合鄂尔多斯盆地和二连盆地砂岩型铀矿勘查方法技术体系。

  对二○八大队科技创新之所以能取得如此成果,年轻的科技工作者说出了自己的看法。

  “只要你有想法,大队就会给你科技创新的空间。”2010年才参加工作、现已成长为大队生产经营处长的薛伟说,从2009年开始,大队就设立了自主创新科研基金,支持大队技术人员结合生产中的关键问题开展科技攻关。自2012年开始,薛伟连续两次获得大队科研基金的资助开展了识别找矿法的研究。应用这一研究成果,他们在找到铀矿线索的同时还能发现多金属找矿线索,使综合找矿的理念变成了现实生产力。鲁超也先后三次得到了大队资助创新科研基金的支持,并在这一资助科研项目中,提出了二连盆地构造反转对铀成矿的控制作用,并很好地应用于盆地找矿工作中。

  而这,并不是核工业二○八大队培育科技创新沃土的全部举措。始终坚持“边施工、边研究、边调整”的原则,加强项目自主创新;项目负责人一律采用竞聘制,“是骡子还是马都到台上遛去”,让大队干部职工在听完竞聘者的“施政纲领”后去优中选优;项目负责人不搞终身制,所带项目无重大新发现、新进展或不能滚动发展的,就得将岗位让给更有创新思想的人;组织大队自己的地质学会,每两年进行一次学术交流会,既要谈两年来自己的专业进步情况,更要谈今后大队如何找矿、自己如何发展的思路和想法,从中发现后备力量;鼓励年轻人在职读硕攻博;鼓励全体职工围绕生产提合理化建议,对能解决实际问题的建议根据产生效益情况给予奖励……

  在科技创新的沃土中,一批创新型年轻人茁壮成长,层序地层学及沉积体系理论、构造反转理论、数字化地质调查技术等先进理论和技术被先后应用到二○八大队生产实践中。外有土壤、内有动力,核工业二○八大队科技创新这棵大树,自然会枝繁叶茂、硕果累累。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请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发言最多为2000字符
  
 
  相关文档  
· 湖北磷矿储量增至63.4亿吨跃居全国第一
· 下一步工作计划:更加注重生态保护,全面调整和优化工作布局。
· 成果之四:节约与综合利用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开发利用水平显著提高。
· 成果之三:地质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指导找矿作用更加突出
· 成果之二:基础地质工作程度显著提高,能源和重要矿产资源调查评价取得重要进展
· 找矿突破成果之一:形成一批新的重要矿产资源接续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