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旧版回顾| 电子邮件| 维护邮箱   中国政府网
热词:
 
当前位置:科技管理 > 科技成果 > 工作动态
国土资源部科技创新人才工程纲要
2010-08-17 | 【 】【打印】【关闭

    21世纪,国家间科技和经济的竞争日趋激烈,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将越来越取决于科学技术和知识创新水平,科技发展的关键是人才。江泽民总书记指出:“人才问题,关系党和国家的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做好人才工作,首先要确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思想”。十五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把培养吸引和用好人才作为一项重大的战略任务切实抓好。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办发[2001]14号),对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国土资源的调查、评价、规划、管理、保护和合理利用,依赖科学理论、高新技术的支撑,建设一支高水平的科技创新队伍,增强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关系到国土资源事业的成败。

    国土资源部高度重视科技人才培养工作,“九五”期间通过国家和部门科技计划、人才培养计划,使我部专业技术队伍的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成为国家科技创新的一支重要力量。但在科技人才的培养方面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能够领导多学科研究队伍、组织和承担国家重大项目的科技帅才缺乏,科技人员的创新能力需要进一步提高。二是有利于创新和促进科技人才成长的环境尚需继续改善。三是支持和培养优秀科技人才尤其是中青年人才的体制、机制和具体政策还需进一步加强建设。四是科技人员的工作和生活条件有待进一步改善。

    为了全面贯彻党的十五大精神,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贯彻中央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意见的精神,搞好我部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特制定《科技创新人才工程纲要》。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和市场对人才资源的配置作用,加大力度培养一批热爱祖国、热爱国土资源事业、具有全局意识和科学献身精神、德才兼备的优秀科技学术带头人,建立起以优秀学术带头人和优秀管理人才为代表的科技创新队伍。调动全社会人才为国土资源事业服务,充分实现人才的社会共享。积极创造优秀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稳定和吸引科技人才,通过体制创新、管理创新实现人才培养同创新基地建设的统一,提高我部科学技术水平和竞争力。

实施中坚持以下原则:

1、统筹安排,合理布局,突出重点。优先支持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国土资源管理紧密结合的重点领域和方向,提高解决国民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国土资源工作中重大问题的能力。注重对承担国家和部重点项目科技人才的支持。鼓励用人单位加大对优秀科技人才的支持,充分调动国土资源系统内各单位的积极性,形成培养造就人才的良好格局和环境。

2、以改革促发展,科技人才的培养与科技项目的制定和创新基地的建设相统一。科技人才培养以重大科技项目和国土资源调查项目为依托,重点支持优先领域和重点学科方面的研究院所、重点(开放)实验室、地质调查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共建实验室(研究中心)等科研基地,推动科技创新人才队伍的结构优化。通过优秀人才的培养,带动一批重点领域和学科科技水平的提高,大力支持和扶植一批学术思路新、技术支撑强的科技群体。

3、坚持把吸引和用好全社会优秀人才和培养我部优秀人才相结合,在重点支持和稳定部系统内科技人才的同时,面向全社会吸纳高层次人才。把发挥优秀科技人才个体积极性同发挥人才群体优势相结合,把人才培养同科研环境建设相结合。

4、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和竞争优选的原则,注重工作实绩、综合素质和发展潜力。

二、目标和任务

 “十五”期间:

1、通过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结合科技创新基地的建立和地质调查“野战军”的组建,逐步建立起有利于科技创新、有利于科技人才辈出的新体制和新机制。

2、加强对优秀科技帅才的培养,培养造就30名能够领导多学科研究队伍、具有原始创新能力和全局观念,能够组织和承担国家重大项目,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的科技帅才,形成若干具有国际国内竞争能力的科研群体。

3、培养100名具有较强创新能力、专业基础扎实、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的青年学术带头人,有目标地占据学科制高点,有计划培养各学科学术梯队。

4、面向国土资源系统,培养300名适应国土资源科技发展需要,有扎实工作基础的青年科技骨干,建立健全科技骨干队伍,形成高水平的科技后备资源队伍。

三、政策措施

(一)解放思想,深化改革,积极营造科技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环境。

科技人才的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要从组织结构、人事制度和运行机制上深化改革,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人才培养方式。要认真贯彻江泽民总书记“三个代表”的思想和人才培养的指示精神,把科技人才培养作为各级组织的重要工作任务,制定科技人才培养计划和规划,落实人才政策,把科技人才培养工作切实抓好。

要结合国家科研机构体制改革和地质调查“野战军”的组建,有计划、有重点启动建设一批公益性科研机构、地质调查中心、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基地,形成良好的科学技术研究与人才培养的硬件环境。按照开放、流动、竞争、联合的原则,创造一个公平竞争和团结协作的科研工作氛围。进一步改革和完善现行的工资分配制度,实行按岗定酬,按任务定酬,按绩效定酬。对有重大贡献的科技人员给予一定的物质鼓励。重视和加强对科技人才培养工作的领导,营造一个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环境,建立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体制和机制,培养和造就大批优秀科技人才,大胆使用青年科技人才,充分发挥科技人才的作用。

(二)加强培养科技帅才的力度,努力形成高水平的科研群体

拥有创新思想和管理能力的科技帅才是科研能力的重要体现,也是科技发展的重要基础。重点抓好高层次复合人才的培养,培养一批站在国家科技前沿、勇于创新和创业的科学技术带头人,具有宏观战略思维、能够组织重大科技攻关项目的科技管理专家,能够参与国际竞争的高级专业人才。

“十五”期间,根据国土资源事业的发展需要,以研究院所、地质调查中心、重点实验室等基地为依托,以重大科技项目为配套,培养和造就30名能够领导跨学科、跨领域研究队伍,能够组织和承担国家重大项目的学术带头人。重点是对已取得较大成绩,有望在国际国内领导重大科学研究工作的中青年学术带头人给予支持,通过组织和承担大型科研项目,参与国际高水平学术合作或共同研究,促进他们在实际工作中成长。积极创造条件,以较优厚的待遇从国内外引进爱祖国、爱国土资源事业、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学风正派,能够领导该领域或学科的研究工作,具有较强创新意识和能力的优秀青年学术带头人。用人单位要为引进的人才解决实际困难,配备得力的助手,形成高水平的有国际竞争力的学术群体。引进国外人才,在时间和形式上可以采取多种灵活的方式。

(三)实施《百人计划》,加强青年学术带头人的培养

设立《国土资源部百名优秀青年科技人才计划》(百人计划),以竞争择优方式遴选100名有强烈的事业心和奉献精神,品德优秀,学风正派,在科技工作中已经取得较为突出成绩和有创新思想的优秀青年学术带头人,部以优先安排科研项目的形式给予支持。建立严格的科学的考核制度,对最终考核通过者授予“国土资源部优秀青年科技人才”称号,并通过科技发展计划给予继续支持。通过《百人计划》的实施,在国土资源工作的重点领域和专业形成一批以青年学术带头人为主的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科技群体。

在部科技发展计划中,通过设立科学家自由探索项目,重点资助一批有一定创新思想的青年人才,鼓励原始性创新,在执行中宽容失败,努力促进形成一批新的学科生长点。   

(四)结合科技发展计划的实施,实现科学技术研究的对外开放,建立人才共享的机制

要在全系统内建立立足国内和国际的大人才观,通过部非营利科研机构、地质调查“野战军”和各省(区、市)国土资源科技队伍的组建,科技项目的实施,建立优秀人才共享的机制。在国土资源系统内实行客座研究员制度,广泛吸纳国内外优秀人才担任客座研究人员参与研究,提高科技队伍的整体水平。积极鼓励在读博士、硕士参与我部科学技术研究,完成论文。鼓励国内外的科技人才参与科技项目负责人的竞争,鼓励项目承担单位吸纳国内外优秀力量参与项目实施。

(五)加强继续教育和科技骨干队伍的建设和培养

面向国土资源系统,大力培养青年科技骨干,建立健全科技队伍。部在国土资源系统中有计划、有重点、分步骤的对300名科技骨干,开展进修、培训及参加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活动。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制定本单位科技人才培养计划,加强继续教育,可通过在职博士、硕士的培养,更新知识,提高科技骨干的业务水平,要通过各种不同形式的计算机、外语和专业培训班等不断提高科技队伍的整体素质。

(六)创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条件

科技人才的住房问题在很大程度已成为高水平科技人才稳定和引进的重要制约因素,部将通过集资等办法加快“科技人才楼”的建设。加大基本建设投资力度,加快科技机构的仪器设备的更新改造,改善科技人员的工作和生活条件。

(七)重视和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的领导

  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科研机构、地质调查机构要真正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和“人才是第一资源”的意识,要把人才培养和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放到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要建立领导干部科技进步与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各单位要结合实际,按照中央的要求,切实制定好本单位人才培养和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的措施,抓紧实施,尽快落实到位。每年要对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情况进行检查、总结。

要在新的条件下加强对青年科技人才的思想政治工作,加强政治理论的培训,加强学风建设,提高道德修养,要把青年实现他们的个人抱负同国土资源事业的发展结合起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努力成为先进生产力的重要开拓者和先进文化的重要创造者、传播者。领导干部要关心青年的成长,切实解决他们工作生活中的问题。

部设立《科技创新人才工程》办公室和专家组,负责《科技创新人才工程》的实施。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请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发言最多为2000字符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