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旧版回顾| 电子邮件| 维护邮箱   中国政府网
热词:
 
当前位置:土地市场 > 理论探讨
呼伦贝尔草原的资源利用与生态保护
2014-10-29 | 作者: 张德平 | 来源: 呼伦贝尔市国土资源局 | 【 】【打印】【关闭

  呼伦贝尔市域面积25.3万平方公里,是我国陆地面积最大的地级市。呼伦贝尔市以大兴安岭森林、呼伦贝尔草原,以及底蕴深厚的草原文化闻名于世,这里风光壮美、矿产丰富、民风淳朴。但是,呼伦贝尔草原生态地质环境脆弱,存在严重沙漠化危险,而规模日益扩大的矿产开发对草原生态带来新的严峻挑战。 

  呼伦贝尔草原有沙漠化及明显沙化趋势土地2.38万平方公里,占草原主体陈巴尔虎旗、鄂温克族自治旗、新巴尔虎右旗、新巴尔虎左旗、海拉尔区、满洲里市(牧区六旗市区)土地总面积的近三分之一,是我国大东北区生态安全的心腹大患。呼伦贝尔市是我国重要煤炭产区。煤炭资源占全市固体矿产总量的99.76%,基本集中于草原牧区六旗市区;含煤面积2.7万平方公里,占牧区六旗市区土地总面积的近三分之一。采煤过程中的生态保护已经成为呼伦贝尔生态保护的关键。 

  2009-2012年,呼伦贝尔市委、市政府实施沙区综合治理工程,取得重大突破:1、齐心协力大治沙。在领导的高度重视,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和各方力量积极支持下,以实事求是的作风为原则,狠抓重点,为行动奠定了坚实基础;2、沙漠化趋势实现逆转。累计投入资金6.86亿元,治理沙地452.16万亩,使治理区植被覆盖度由不足5%提高到30%以上;3、防治沙能力水平明显提高。科学编制《沙区综合治理规划》,出台《沙区综合治理实施方案》、《沙区生态用地管理办法》、《沙区综合治理管护办法》,整合多行业项目资金,加大科技支撑力度,注重后期管护,形成了市旗两级系统的沙区治理工作机制;4、极大增强了共同开展生态建设的信心和凝聚力。 

  与此同时,呼伦贝尔市高度重视采矿引起的生态破坏,科学规划矿产开发,广泛筹集资金治理计划经济时期遗留的矿山地质环境破坏,并于2012年出台《生态地质环境保护管理办法》,努力构建矿业发展生态保护的长效机制,建设绿色、和谐矿山。内蒙古自治区地质勘查基金于2013年立项开展草原区采煤引起环境影响调查,以期查清主要问题,在保护草原生态的前提下科学合理利用煤炭资源提供依据。 

  土地、矿产、地下水既是重要资源,也是生态系统的基本、关键的组成部分。对这些资源的系统管理,与生态系统的保护息息相关,对生态系统质量的保障举足轻重。鉴于呼伦贝尔生态丰富多样性,草原区的草原、湿地、沙地、煤炭富集区分布大范围重叠的实际,加强系统、宏观、全方位的高效率管理特别重要。今后工作中,应当把重点转入全社会、全领域、长期持续的沙漠化综合防治与生态建设,进一步向生态文明的目标迈进: 

  1、巩固治沙成果。一是加强对治沙效果的评估,筛选有效适用的治沙模式,巩固治沙成果;二是加强对已治理沙地的管护与利用。应当将治理的沙地交还给牧民,在使用中进行维护;三是草原区不植树。植树失败的区域改种灌木、种草,并逐步恢复草原原生植被,加速涵养培肥地表土层,消灭风蚀坑根绝沙漠化;四是消除死角。拓展治沙领域,着手治理耕地、防火道、车辆碾压形成自然路造成的沙漠化。 

  2、沙漠化防治与生态保护重点从“点”转向“面”,从“治”转向“防”,全面加强边际土地沙漠化预防工作,严格保护草原植被和地表土层,防止地下散沙出露、风蚀坑发生发展,从源头上治理沙漠化。具体做法,一是建立呼伦贝尔草原禁垦区,全面推行免耕,逐步实现全面退耕;二是全面禁止翻耕型防火道(防火隔离带);三是构建草原区生态保护铺装路网,减轻机动车辆随意行驶对草原的破坏。 

  3、实行环境建设型矿产开发,建立“破”与“立”相结合的、生态和谐的草原采矿新模式。环境建设型矿产开发,就是将矿山生态地质环境建设贯穿于矿产勘查,以及矿山设计、建设、运营、关闭全过程,在矿产勘查开采全过程同步开展生态重建,将资源利用与生态恢复紧密结合,从而最大限度减少生态破坏影响、降低生态恢复成本,让矿山的运营与环境和谐共存,矿山关闭时重建生态地质环境、重塑地貌景观、恢复健康良好生态系统。 

  建议统筹规划、集中配置、规模化集约利用煤炭资源,控制采煤规模以减少环境影响,通过及时、科学的建设对采矿破坏后果进行弥补,防止地下水位大范围大幅下降引起草原生态灾难。 

  4、打造呼伦贝尔生态文明品牌。呼伦贝尔是上天赐给我们的宝地,先人为我们保留了良好的生态,我们有责任将其完好地传给后人。为此,需要继承和发扬游牧文化“崇尚自然,践行开放,恪守信义”的优秀传统,汲取现代科学技术成果,整合各业力量,建设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呼伦贝尔生态文明品牌基地。一是建立底蕴深厚、特色鲜明、天人和谐的生态农牧业基地;二是打造生态环境建设型矿产综合利用基地;三是建设传统游牧、游猎文化与现代文明成果相结合的生态文化旅游基地。 

  (原文刊载于《今日国土》20136月号)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请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发言最多为2000字符
    
 
  相关文档  
· 国土资源部要求有序开展村土地利用规划编制工作
· 2015年全国城镇土地利用数据
· 部关于妥善处理少数住宅建设用地使用权到期复函
· 印发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调整方案的通知
· 《土地利用年度计划管理办法》第三次修订后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