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旧版回顾| 电子邮件| 维护邮箱   中国政府网
热词:
 
当前位置:新闻动态 > 地质调查
新时代地质工作“大家谈”
2018-01-12 | 作者: 张立 | 来源: 中国矿业报 分享到

  新时代地质工作如何迎接新挑战,把握新机遇,谋求新发展?1月11日在贵州贵阳举行的中国矿业联合会地勘协会三届四次理事会上,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局长、党委书记,中国矿联地勘协会执行会长卢进,贵州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局长、党委书记付贵林,山西省煤炭地质局局长王学军,河北省煤田地质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张贵双,北京市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总工程师郑桂森等围绕大会主题作了发言,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由于版面有限,本文根据大会发言作了删减。

  卢进:

  面临发展九大新机遇 工作发生六个重大调整

  新时代地勘行业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全球矿业经济增长乏力,地勘经济回暖尚需时日;我国城镇化进程加速,地勘投入持续下降,矿产资源瓶颈约束依然严峻;“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基本方略,给地勘行业带来发展新机遇;积极响应国家需求,地勘行业面临发展新任务。

  “建设美丽中国”将全面改观地质工作结构,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地勘行业将面临发展九大新机遇:一是自然资源管理体制改革需要加大自然资源综合评价力度;二是新型城镇化需要加大城市地质三维空间工作力度;三是脱贫攻坚需要加大贫困地区水土质量、环境承载力评价力度;四是能源资源安全需要加大清洁能源和新兴矿产工作力度;五是海洋强国建设需要加大海洋地质工作力度;六是土地供给侧改革需要加大土地地球化学工作力度;七是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加大资源集中区环境评价力度;八是“三深一土”战略、地球系统科学发展需要加大地质科技创新力度;九是国防建设需要加大军民融合工作力度。

  “大地质观、大资源观、大生态观”理念将促进地勘行业的主要工作发生6个重大调整:一是工作对象由矿产勘查向“山水林田湖地矿”等自然资源勘查的调整;二是工作要素由资源勘查向资源、环境、空间、灾害等综合勘查的调整;三是工作领域由国内陆域为主向境内外并举、陆海并重的调整;四是工作方式由“单兵作战”向“立体作战”的跨专业跨学科跨领域的调整;五是主攻矿种由固体矿产向清洁能源、战略新兴、大宗紧缺矿产并重的调整;六是工作成果由提交勘探报告向按需提交门类齐全工作成果的调整。

  “资源环境并重、环境保护优先”对地勘行业提出了新要求,《全国矿产资源规划(2016~2020年)》给新时代地质工作指明了方向,地勘行业面临四大新任务:一是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贯彻落实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二是以保障资源安全为目标,提升地矿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三是强化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优化资源开发保护格局,加快转型升级,推动国际合作;四是实现资源开发惠民利民,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能源资源保障。

  未来3年地勘行业应开展的5项重点工作:一是坚持创新发展,培育地质工作新动力;二是坚持协调发展,优化矿产勘查开发格局,加强对国家重大战略服务支撑作用,推进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形成陆海统筹、东西并重、油气并举、大宗矿产与战略新兴矿产并进的格局;三是坚持绿色发展,实现保护生态环境和保障资源供给双赢;四是坚持开放发展,促进矿业合作共赢,加快利用境外资源步伐,特别是助力“一带一路”建设,提高矿业领域对外开放力度,统筹“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构建稳定、多元、安全的资源供应体系;五是坚持共享发展,完善资源开发利益分配制度,助力脱贫攻坚。

  付贵林:

  四大方向要有新作为 五条路径助力更大作为

  作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试验区之一,贵州在新时代建设生态文明任重道远。生态文明与地质工作密切相关,作为研究地球科学的地质工作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必将有新的、更大作为。

  就贵州而言,一是应在服务“推进绿色发展”中有新作为,要在天然饮用水开发利用中有新作为,要在推进页岩气、煤层气勘查开发方面有新作为。

  二是应在服务“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中有新作为,要服务好打赢蓝天保卫战,要服务好水污染防治,要服务好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要服务好固体废弃物和垃圾处置。

  三是应在服务“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中有新作为,要积极参与长江、珠江流域上游水系保护,要加强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的研究和科研成果转化,要主动参与地质灾害防治。

  四是应在“改革生态环境监管体制”中有新作为,可以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物联网等前沿技术与传统地质工作的对接,为政府提供生态环境监管方面的技术支撑和服务。

  地质工作新作为的主要工作路径,一是充分利用好地勘单位的技术优势,积极向相关部门或地方政府建言献策,积极参与谋划生态文明建设工作;二是要尽快理清工作思路,重点是要指导地勘单位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传统地勘工作的力量逐步向服务生态文明建设的工作转移;三是要用好用活地勘单位改革过渡期的优惠政策,抓住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节点,找准地质工作与生态文明的契合点,由点向面,逐步铺开;四是要培养一支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队伍,提升专业技术水平,进一步拓宽生态环保类的市场准入资格,打造出几个品牌型单位(企业);五是要将服务生态文明建设的相关工作打造成为一套完整的产业体系,提高科学技术研究水平,逐步建立起市场竞争优势。

  王学军:

  深入做好两篇大文章 加快推进转型升级

  当前,“去煤化”已成为世界主要发达经济体政策主流,加快向绿色、多元、低碳的可持续能源体系转型,已成为重塑世界能源结构的总趋势。党的十九大指出,要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

  对于山西来说,国务院出台《支持山西省进一步深化改革促进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意见》(国发〔2017〕42号文),提出了30条支持山西转型发展的意见。山西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设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示范区、打造能源革命排头兵、构建内陆地区开放新高地三大目标定位,列出74项任务、300多条具体举措来推动经济转型发展,由此带来全省生态环境治理、地质灾害防治的全面推进,城市地质调查、地下空间资源开发的快速铺开,这些都为地质工作的开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新机遇。

  新形势下,山西省煤炭地质局将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关于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的新理念,深入做好“煤”与“非煤”两篇大文章,坚持“延伸、升级、转型”工作思路,加快推进煤炭地质工作从资源勘查向环境生态建设转型升级,构建“大地质、大生态、大服务、大市场”的发展格局。一是围绕煤炭供给结构优化,服务煤炭能源转型发展;二是围绕新能源技术开发利用,服务山西现代能源体系建设;三是围绕土地技术综合应用,服务国土资源工作;四是围绕地质灾害防治,服务生态环境治理;五是围绕城市地质基础调查,服务城市开发建设。

  李克强总理明确提出,要统筹城市地上地下建设,加强城市地质调查。2017年9月,国土资源部印发《关于加强城市地质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到2025年,实现地级以上城市地质工作全覆盖。当前山西城市地质工作基础相对薄弱,与此同时,城市公路、轨道交通等重点工程的推进,对城市地质工作有了大量的需求,这正是我们开展城市地质工作的大好契机。一是开展多要素的城市地质调查。在山西11个地市大力推进“空间、资源、环境、灾害”多要素的城市地质调查,搭建三维城市地质模型,构建地质资源环境监测预警系统。二是推进城市绿色发展。促进城市地下空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有效保护,服务智慧城市建设,提高城市安全保障和防灾减灾水平。

  张贵双:

  “四个着力”主动谋转型 搭建平台增强新动能

  河北省煤田地质局进一步树立了“大地质、大资源、大生态”的发展战略,确定了“转型升级、跨越提升、创新发展”的发展思路。

  为适应国家和河北省经济发展需要,河北省煤田地质局主动进行了转型升级,并提出了“四个着力”:一是着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二是着力为能源结构调整做贡献;三是着力为生态文明建设服务;四是着力拓展勘查和服务领域。

  河北省煤田地质局立足清洁可再生能源矿产,重点围绕地热干热岩、非常规天然气做了大量工作,着力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提供清洁能源矿产。

  地热干热岩方面,在河北省秦皇岛、唐山、保定、沧州、邢台等地开展了干热岩资源的调查评价工作。其中,2016年到2017年实施的《河北省中部平原沧县台拱带干热岩资源预查》项目,完成钻探进尺4025.82米,首次发现了华北平原区长城系高于庄组地层赋存的中温热水。估算地热资源量折合标准煤66亿吨,可为京津冀地区、雄安新区提供丰富的绿色清洁能源。目前正在献县建设华北平原区首个地热综合利用示范基地,作为雄安新区地热开发利用的试点。为推进全省地热干热岩开发利用,还安排2018年在唐山施工一口干热岩参数孔。

  非常规天然气方面,完成了“河北省页岩气先期开发区域条件研究”项目,优选了有利区块,估算了河北省远景页岩气资源储量。8月份,邀请中国工程院康玉柱院士为首的专家组,对河北省页岩气的储存、发展潜力把脉会诊。河北省煤田地质局向省政府作了汇报,主管省领导、省主要领导都作了批示。根据省领导指示精神和专家建议,我们建立了专家智库,制订了《河北省非常规天然气资源勘查与评价工作方案(2018~2020年)》,通过了专家论证评审。正在筹建院士工作站。下一步,将积极争取省政府支持,开展调查孔和参数孔的施工,力争实现3年见到气流。

  除此之外,河北省煤田地质局还搭建平台,增强转型升级新的动能,努力培育科技创新中心,要求局属单位筹建国家级、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院士工作站和博士后流动工作站,提升自身科研水平和能力。

  郑桂森:

  全面融入地方经济发展 拓宽城市地质工作领域

  要认清特大城市面临的主要问题,梳理城市地质工作思路,要转变传统地质工作观念,积极融入地方社会经济建设。

  目前,传统地质工作向现代地质工作转变,北京地质工作的社会功能已由传统的矿产地质转向服务民生和服务生态文明建设的城市地质工作。传统地质工作的区域主要以人口稀少的山区为主,而现代地质工作主要研究区域为人口集中的平原区。要在思想上要树立大地质观,关注岩石圈、生物圈、水圈、大气圈之间相互作用,尤其关注城市发展对周边地质资源环境的改变作用;运用“协同论”的思想去解决地质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树立“跳出地质学地质”的工作思路。

  城市的可持续性发展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标志。可持续性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要的能力的发展,城市可持续发展是指城市发展的规模、结构不导致区域资源环境发生重大改变。城市的可持续性发展是城市地质工作的主要目标,把握城市发展规律和地质演化规律,协调城市发展对资源环境的需求和对环境的负作用,是保证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公益性地质工作是立局之本,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性工作。要克服“单项目推进模式”的传统做法,将每一重大项目做成一项持续性工作,建立系统城市地质工作方法体系,包括调查、监测、评价、模型构建、趋势预测等,并研究制定系列技术要求、标准、规范。

  就北京而言,新时代地质工作还要关注国家政策和热点问题,拓宽城市地质工作领域。要为政府各部门提供基础支撑,要关注国家政策,推动政策落实;积极融入北京市总规修编、多规合一的编制工作;全面融入北京建设城市副中心建设;关注热点问题,利用地质工作成果积极提出建设性意见建议。

  十九大报告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五位一体”、战略布局是“四个全面”的方针,提出了“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的构想。城市地质工作发展前景广阔,全国334个地级以上城市均要开展此项工作,近期已部署一批城市的地质工作。全国大城市群、长江经济带、京津冀首都圈均将部署开展城市地质工作。社会经济发展对城市地质工作提出了高标准的要求,城市地质工作必须向定量化发展,需要城市地质工作精益求精,为政府各部门提供实用可靠的数据,真正发挥地质工作基础性、先行性作用,使地质部门在城市建设发展中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目前,在城市地质工作方面还没有制定明确的管理办法和法律法规。为确保城市地质管理工作有法可依,强化城市地质工作作用,一是要提高对地质工作特别是城市地质工作的重视程度,将“地质条件适宜性评价”与重要规划、重大工程建设有机衔接,使其成为重大工程规划、建设前期的必要前置条件;二是理顺城市地质工作体制机制,做到各部门职责明确、分工协作;三是加大城市地质工作保障力度,在政策、经济、信息等多方面得到政府层面的支持。

【字号: 】【打印】【关闭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请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发言最多为2000字符
  
 
  相关文档  
· 中国地质调查局党组召开务虚(扩大)会议
· 讲好地大故事 书写奋进之笔
· 中国矿联地勘协会三届四次理事会召开
· 立足传统优势,“地质+”开拓出新领域
· 中国地质调查局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调查工程亮点纷呈
· 全国城市地质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