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旧版回顾| 电子邮件| 维护邮箱   中国政府网
热词:
 
当前位置:新闻动态 > 矿产新闻
高质量的绿色磷矿产业不是梦
看开磷集团如何打造新型磷矿经济
2018-01-16 | 作者: 向 颖 | 来源: 中国矿业报 分享到

  江南千条水,云贵万重山;五百年后看,云贵赛江南。

  在山清水秀的贵州,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已经成为大家的发展共识。共建生态文明、共享绿色红利,把开磷建成更加绿色、更高质量的可持续发展企业,也是全体开磷人的共同愿景与共同行动。

  经过近60年的发展,开磷集团已成为集矿业、磷化工、煤化工、氯碱化工、氟化工、硅化工、碘化工、贸易物流、建设建材、物业服务等多元产业为一体的现代化大型企业集团,是目前我国最大的磷矿石地下开采企业,高浓度磷复肥产能位居国内第二、国际第四。作为全国首批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单位,开磷集团最近喜获2017中国最具影响力绿色企业品牌,成为贵州省唯一获此殊荣的化工企业。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环保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生命线,回顾60年的发展历程,开磷始终坚持生态优先,坚持绿色创新发展,大力建设绿色矿山、生态工业园区,严守生态环保底线,以“零容忍”态度,坚持不懈地抓好“废水、废气、废渣”综合治理工作,致力打造绿色化工品牌企业。

  建设绿色矿山 呵护资源命脉

  磷矿石资源是开磷立业之基。

  20世纪80年代,在开磷发展史上,长年无序的矿产资源开发,曾给开磷造成严重的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矿区生态环境脆弱。为呵护企业发展命脉,开磷痛定思痛,开启了建设现代化绿色矿山新征程。

  “十二五”期间,作为国家首批绿色矿山和全国首批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建设单位,开磷始终坚持生态优先,全面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推进“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三化融合绿色矿山建设,全力打造智能化矿山,通过机械化减人、自动化换人,矿山开采作业人员从4400人减少到1200人,年人均劳动工效达到2.4万吨,成为我国地下开采矿山同行业中生产能力最大、资源回采率最高、贫化损失率最低的标杆企业和“两化”高度融合的现代化矿山企业。

  在绿色矿山建设过程中,值得一提的是开磷自主研发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磷化工全废料自胶凝充填采矿技术。该技术曾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通过用改性磷石膏等磷化工废渣充填井下采空区,实现了无废害开采,让采场再也无须用矿柱做支撑,使原来只能闲置、浪费的保安矿柱变成宝贵资源。充填采矿法的全面推广,使得开磷采矿回收率由70%提高到92.3%,贫化率由7%降至4.33%,延长矿山开采服务年限25年以上。有效避免地表塌陷、山体崩落,防止和减少地质灾害,不仅改善矿山生态环境,还从根本上解决磷化工废渣磷石膏、磷炉渣的地表存放污染水体、占用土地问题。

  与此同时,开磷采取退耕还林、渣土场复垦、工业场地园林化等措施,使开磷矿区洋水河两岸坡度在25%以上耕地基本实现退耕还林,森林覆盖率逐年上升,目前矿区森林覆盖率达到80%以上,真正做到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

  发展循环经济 吃干榨尽资源

  磷矿石属于生物化石稀缺不可再生资源,全面节约与高效利用磷矿石资源,不仅是实现开磷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更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大事。按照“抓好两头,做强做大中间”的发展思路,开磷依托资源开采与深加工一体化优势,发展循环经济,不仅实现“三废”资源化、再利用,还有效促进磷矿伴生资源氟、硅、碘、镁的开发利用。

  “三废”表现最突出的是磷石膏问题,开磷集团以磷石膏的资源化再利用为突破口大力开展技术攻关活动,先后和清华大学、重庆大学等科研院校进行技术研发合作,现已形成生态复合板材、充填材料、公路基层材料、建筑材料等4大类20多个产品体系,走出了一条以绿色环保建材产品研发与生产、建材家居装饰装修生态复合板材、矿山井下充填材料、公路基层材料、建筑材料“四大板块”为一体的磷石膏综合利用创新发展之路。

  磷石膏综合利用属于世界难题,攻坚克难的关键在技术创新。在开辟磷石膏资源化、规模化综合利用的有效途径基础上,2017年11月,开磷集团与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成立“贵州省生态循环工程研发中心”,将重点在磷石膏的处理运用方面拓展新渠道,推进生产工艺创新实验,从源头上不产生磷石膏。同时,开磷积极研发并实施渣场堆存磷石膏的无害化处理工艺技术,保证堆存的磷石膏对生态环境不会造成危害。

  在磷矿伴生资源氟、硅、碘、镁的开发利用上,开磷相继完成年产2万吨无水氟化氢联产1万吨沉淀白炭黑,100吨碘回收装置建设,这不仅开辟了氟资源利用新路子,还填补了国内以磷矿中伴生氟生产无水氟化氢、从生产磷产品时产生的废弃物中提取碘资源技术的空白,为开磷走精细化工道路,实现多元产业互为支撑、耦合共生集约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按照向高端化、精细化、绿色化方向发展要求,开磷相继成立磷酸盐公司、氟硅化工公司、碘业公司三个精细化工生产单位,进一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加速企业精细化工发展步伐。

  始终坚持生态优先 建设环境友好企业

  环境保护关系周边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企业长远发展。作为大型化工企业集团,开磷在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上,成立以何刚董事长为组长的“三废”治理及环境整治领导小组,统一协调领导环保治理工作,坚持以铁的手腕抓好治水、治气、治渣工作,不断建设更高质量的环境友好型企业,不断增强职工和周边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积极推进生态试验文明区建设。

  乌江是长江上游右岸最长支流,是贵州北入长江的水上大动脉。为保护母亲河乌江的水质安全确保总磷不超标,开磷集团积极响应贵州省“大生态”战略,主动承担治理任务,“像保护生命一样保护生态环境”,联合沿江沿河企业,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狠抓乌江34号泉、息烽河、洋水河“一泉两河”治理工作。

  自2009年以来,开磷先后投资超过5亿元建设了3套污水治理系统,解决乌江34号泉眼水污染问题。当前,乌江34号泉眼治理工程每年运行费用仍将超过1亿元。通过开磷污水处理设施处理后,外排的水质能够稳定达到水污染防治目标责任书要求。2017年12月4日,“生态贵州、美丽乌江”环保行活动组一行到乌江34号泉眼开展督促检查,检查组一行欣喜地看到34号泉眼水质连年改善,从2015年的劣V类,到2016年的劣IV类,2017年则达到了III类水质标准。

  在开阳矿肥工业园区,针对洋水河治理,开磷矿肥公司在实施化工工业园区清污分流的基础上,将处理过的污水输往锅炉、硫酸车间循环使用。针对井下生产废水,开磷矿业总公司建成用沙坝矿段920水处理工程。水质在线自动监测系统每隔两小时便进行取样分析,相关数据会通过环保数采仪实时传送到省环保厅、市县环保局监控平台。通过两年来的运行,该工程每天废水处理设计能力达到27000立方米,主要污染物总磷、悬浮物及PH值均达到国家标准。处理完达标的废水,除了外排,还用于井下矿山、地面化工的生产循环用水。目前,经过检测,洋水河水质达到III类水质标准。

  与此同时,企业综合施策,在息烽化工工业园区全力实施园区大气治理,通过关停一批、整顿一批、优化一批装置,有效降低污染物排放量。据统计,共削减排污量二氧化硫1252.2吨/年、削减率27.7%,氮氧化物462.7吨/年、削减率24.1%,颗粒物1189.8吨/年、削减率49.6%,氟化物10.7吨/年、削减率47.6%,氨170.45吨/年、削减率52.3%,五氧化二磷7.12吨/年、削减100%、甲醇0.313吨/年;废气排放量削减419381万立方米/年,削减率19.9%,为区域环境空气质量改善起到很大作用。

  研发生态产品 打造绿色品牌

  我国土壤污染状况令人担忧,拒绝肥料染色是化肥行业绿色发展、生态发展的必然之举。2017年5月,开磷集团联合媒体举办“守护土壤安全,拒绝肥料染色”大型公益活动,共同呼吁、共同践行,将公益活动全面推向深入,推行绿色生产方式,守护土壤安全,推进农业持续发展。

  保护土壤安全,各行各业在行动。作为涉农支农企业,开磷集团守护土壤安全更是责无旁贷。开磷集团始终把环保理念贯穿到生产经营活动的各个环节,严把产品质量关,生产不染色的肥料,避免肥料对土壤的污染,最先在国内同行业中首家开发了不添加任何着色剂的本色磷酸二铵产品,打造本色环保高端肥料品牌,避免染色剂等有机物对土壤和水体的污染。

  经过严格检测,开磷化肥产品中的砷、镉、铅、汞等生态指标均达到国家要求,并通过了环保生态产品认证。

  除了提倡和践行肥料“不染色”外,针对我国化肥过量使用导致土地肥效低下和遭受污染问题,开磷加快产品升级步伐,推进企业从单纯的生产制造商向综合服务商转型,依托开磷独有的高品位磷矿石资源和中国农科院新型肥料创新专家团队化肥增值技术,将磷铵专用的发酵海藻液与开磷本色磷酸二铵产品科学配比,形成增值磷铵新产品。该产品提高传统磷肥养分的释放和增强农作物对养分的吸收,大大提高磷肥的利用率,减少农民因肥料使用不当对环境的污染,更好地服务绿色、高效农业发展。今年投放的产品,深受广大农民朋友的喜爱。

  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污染防治成为三大攻坚战之一,小康社会全面不全面,生态环境质量成为关键。2018年,全国试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贵州省将开始实施磷石膏“以用定产”政策,这对位于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的开磷提出更高、更严、更细的要求。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面对新时代新要求,作为大型国有企业,开磷将总结经验与教训,从坚持生态优先打造绿色化工品牌的发展逻辑再出发,以此为契机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不断淘汰落后产能,不断提高企业发展质量,持续减少污染物排放总量,让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主动接受社会公众监督,打造世界一流绿色化工品牌企业,为贵州省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作出新贡献。

【字号: 】【打印】【关闭
  发表评论 查看评论
请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发言最多为2000字符
  
 
  相关文档  
· 技术创新给力 政策机制护航
· 拟向8家机构投资者定向发行股份
· 建设美丽中国离不开矿产资源的有力支撑
· 潞安高硫煤利用示范项目成功试运行